加快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提速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正在成为多地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
新春伊始,多省份开局发力绿色项目落地:山东提出2023年能源行业将以更大力度系统织密能源保障网,同时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遴选,储备项目清单;河北提出2023年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广东提出2023年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安徽提出2023年要推进风光装机倍增工程,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
绿色项目发展须贯彻“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
近年来,在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要求下,多地依托优质项目引进和落地,积极强化土地、能耗、资金等重点要素对接,完善调度考核工作机制,确保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对于绿色项目而言,要素对接同样重要。
对此,全国各地积极用绿色转型倒逼升级,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共进。在各地绿色动能培育和相关要素积极跟进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维持在10%以上。
“坚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正是源于国家不断深化的改革决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各地曾经在发展经济的大旗下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工业化“老路”,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分别提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等先进理念。
周宏春强调,这些理念加速实现了从源头减量入手,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整治“散乱污”企业及其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层面,也推动了开展生态设计、发展清洁生产产业的步伐,全国各地积极开始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在此基础上,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了56%;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坚持绿色发展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周宏春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位置。这为各地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培育和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遵循和指引。
提速能源转型助力培育绿色新动能
当前,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等绿色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此势必对上下游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绿色联动,继而有助于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推动包括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发展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有着积极作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煤电等传统能源为主,这为稳定国内能源价格和经济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绿色能源发展腾挪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然而,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大局下,提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正显示出强烈的势不容缓态势。毕竟,根据有关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对此,林伯强认为,各地积极上马绿色能源项目,将为有效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提供替代选择,为培育和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形成有力抓手,“未来有必要在补贴支持上进一步发力。同时,在绿色能源电力全产业链发展,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深耕,通过协同降低成本,实现绿色能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